印度谷螟的习性有什么特别呢?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学名:印度谷螟
形态特征及描述
成虫:体长5~9mm,翅展开后宽为13~16mm。头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头顶复眼间有一伸向前下方的黑褐色鳞片丛。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前翅细长,基半部黄白色,其余部分亮赤褐色,并散生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
卵:长0.3mm,乳白色,椭圆形,一端颇尖。卵表面有许多小颗粒。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3mm,体呈圆筒形,中间稍膨大。头部赤褐色,上颚有齿3个,中间一个最大;头部每边有单眼6个。胸腹部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中胸至第八腹节刚毛基部无毛片。
蛹:长约6mm,细长形,橙黄色,背面稍带淡褐色,前翅带黄绿色。复眼黑色。腹部略弯向背面。腹末着生尾钩8对,其中以末端近背面的2对最接近及最长。
生态习性
喜暖喜湿:印度谷螟为喜温暖害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70%~80%。多雨季节和年份,储藏物含水量高时,危害较重。
食性: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和麦皮,会吐丝缀粮成巢,多时吐丝可封闭粮堆表面并排出粪便,使粮食结块变质。它危害完整的粮粒,是极重要的储粮害虫之一。
危害
幼虫危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材、烟叶等。其中以禾谷类、大豆、花生、红枣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
蜱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呢?

门:节肢动物门
纲:蛛形纲
科:蜱总科
学名:蜱虫
形态特征及描述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按成虫躯体背面有无盾板分为硬蜱和软蜱: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生态习性
吸血习性: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常见地点: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危害
蜱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染媒介,可能经蜱虫传染的疾病有: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另外蜱虫叮咬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
褐粉蠹的习性有什么特别呢?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粉蠹科
学名:褐粉蠹
形态特征及描述
体细而长,扁平,赤褐与黄褐色,披黄褐色毛。触角11节,棒状。前胸背板宽,布有刻点。前角圆,中部有一纵而稍宽的浅凹纹。鞘翅密布小刻点,着生铜色的细毛。跗节5节。
幼虫蛴螬型。体长约5毫米。乳白色,成熟的幼虫淡黄色。体大部着生短的刚毛。触角3节,第1节扁,第2节细长。足短,3节有长而细的爪。气孔近于环形。
生态习性
蛀食竹材与木材及其制成品。成虫在第2年4~5月间从寄生的竹、木材中穿孔而出,6月达盛期。
成虫昼间多潜伏,夜间活动,进行交尾与产卵,雌虫一般将卵产于木材边材的导管中,心材和表面涂料的木材,竹材不产卵。幼虫也多在夜间取食,在木材中沿着纤维方向蛀食,穿行而留下纵向虫道,虫道中充满碎屑和粪便,受害的木材表面有大量白色粉末排出。
危害
以成虫、幼虫蛀食干燥的木材、建筑材、家具、竹器及中药材等,危害的木材主要为柳、桉、泡桐、豆科、无患子科、锦葵科、双羽柿科及白蜡、红南橡树、水曲柳等。被蛀部分成粉末状,仅存表皮,失去经济价值,是重要的世界性木材和建筑物的害虫。
家具甲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呢?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窃蠹科
中文名:家具甲虫
学名:Anobium punctatum
形态特征及描述
成虫体长3到5毫米,幼虫体长10毫米。暗红棕色,前胸背板和鞘翅上遍布黄色的毛。幼虫钩状,乳白色,身体覆有直立金色毛发,头部有暗棕色颚,前胸披着类似僧侣的头巾。
生态习性
成虫不进食,它们只是繁殖。雌虫一生中可产40到60只粒卵。雌虫在木头的裂缝里或旧洞里产卵,卵在大约三周后孵化为1毫米长的乳白色钩状幼虫,在三到四年的时间里,幼虫随机地穿过木材,吃掉木纹的淀粉部分,并长到7毫米。当准备化蛹时,它们更接近木材表面。它们在木材表面挖掘,需要长达八周的时间才能化蛹。然后,成虫突破表面,形成一个1毫米至1.5毫米的出口孔,并有木屑溢出,这是被感染的第一个可见迹象。
危害
在自然环境中,蛀虫生活在不同品种的干枯硬木树木中,如山楂、柏树、花心、桉树、松、杨、假杉、柳属和红杉等树种。在建筑物内,蛀虫生活在古老的硬木中,尤其是大块的橡木中。幼虫对木材、木制品危害最大,因为它们会在树木中生活5到10年。
如何防制
保持木材干燥,水分含量低于16%。建筑物内的相对湿度低于60%则不易发生感染。噬木甲虫通常只攻击经过处理的边材,而不是活的或新鲜的木材,例如使用未经处理的旧的木料。建议不使用超过25%的边材用料,否则,蛀木虫的感染风险会更严重并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通过直径1至 1.5毫米的小圆孔诊断过去或现在的感染。活动感染的特征是出现新的孔和孔周围的细木屑。
烟草甲虫的习性有什么特别呢?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窃蠹科
中文名:烟草甲虫
拉丁学名:Lasioderma serricorne
形态特征及描述
成虫身体卵圆形,长约3毫米,红黄色至红褐色。头在前胸下面,背面不能见。前胸背板高凸,圆弧形。复眼大,黑色。触角11节,锯齿状。鞘翅上的刻点不明显,也不排列成纵行。
生态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较活泼,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幼虫喜欢隐蔽在背光处或贮藏物里取食或灶食烟梗、烟把等。烟草甲幼虫共5—6龄,老熟后分泌物缀连食物,碎屑在缝隙处结白色坚韧薄茧固定在寄主表面,化蛹在其中,有的不作茧也能化蛹。烟草甲的发育最适条件是温度30℃和相对湿度70%,在这种最适环境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4天。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100多粒。卵产在烟叶缝隙或粮粒凹陷处,每次产卵一粒。烟草甲虫危害储藏的烟草,但它不能在田间生长的烟叶上产卵。
危害
危害烟草、茶叶、禾谷类、豆类、干枣、油料、动植物标本、可可豆、皮革和藤竹制品等,尤其是烟草商品受害严重。该虫特别喜食正在醇化的烟叶,可随加工的烟丝进入卷烟内部,蛀食烟丝,蛀穿卷烟纸;该虫的虫尸、虫粪污染烟叶和烟草制品,严重影响烟叶的可用性和卷烟质量。
日本弓背蚁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呢?

门:节肢动物门
目:膜翅目
亚目:细腰亚目
科:蚁科
亚科:蚁亚科
属:弓背蚁属
中文学名:日本弓背蚁
拉丁学名:Camponotus japonicus
// 形态特征及描述
日本弓背蚁的大型工蚁体长12mm,中小型工蚁体长10mm,蚁后体长1.7cm左右;头大,近三角形,上颚粗壮;前、中胸背板较平;并胸腹节急剧侧扁;头、并腹胸及结节具细密网状刻纹,有一定光泽;后腹部刻点更细密。体黑色。由于是在日本首先发现并命名,所以称为“日本弓背蚁”。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
// 生态习性
该种蚂蚁在地下筑巢,巢位于稀林地、林缘、路边及林间空地。每巢有巢口2-5个,巢周围一般有扇形堆积的土粒,巢深0.36-1.40米。通过对12窝蚂蚁的全面挖掘调查得知,每巢有卵0-953粒,幼虫29-1223头,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秋季产生有性蚁,第二年春季婚飞。雌蚁在高峰期可以日产卵209粒,一般0-50粒。
分布于农田、林地,以林缘、林间小路、农田地头居多。该虫垂直分布为海拔500 m~2 100m,1 100m以下红松阔叶林带下居多。5月上旬-10月上旬(日均温10℃以上)为活动期,5月-6月、9月-10月活动呈单峰型,7月-8月呈双峰型。日活动规律为5:00-19:30,晴天活动力强,阴雨、低温天气活动力减弱。食物为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 危害
日本弓背蚁是资源昆虫柞蚕的天敌,对养蚕业威胁很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