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滚动文本
欢迎访问“快捕士”官网   ”快捕士“隶属于安徽中安绿服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专注于从事:有害生物防制、虫害控制管理、白蚁防制服务、卫生防疫消毒、祛除甲醛异味服务、清洁与室内净化服务、杀虫药品和器械销售及售后服务、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导向,坚守承诺,特创立”快捕士“品牌,快捕士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严格执行安全、健康、环保为优先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完整优质服务体验。公司将持续秉承正直诚信、锐意创新的企业精神,致力成为卓越的综合环境卫生解决方案服务商。    联系电话:0551-66109901   400-827-8830

白蚁预防系统

监测-诱杀系统应用技术

白蚁诱杀防御系统

监测-诱杀技术应用原理

浏览进度

监测-诱杀技术应用原理:白蚁监测诱杀技术是根据白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特性设计开发的一种白蚁防治技术和程序,其通过专用的设备和程序,实施白蚁防治活动。白蚁监测诱杀技术有两大技术组成,白蚁监测技术和白蚁诱杀技术,采取有蚁即灭,无蚁监测。白蚁的诱杀分为两个步骤,引诱和处理。白蚁引诱是指采用某些对白蚁有强烈引诱力的物质或材料,促使白蚁个体向人为确定区(点)大量集聚的过程。白蚁诱杀技术有毒饵诱杀和粉剂诱杀两大类。所谓毒饵诱杀是把灭白蚁活性物质加入饵剂中做成毒饵,白蚁取食后在群体中传播,最终造成群体的死亡。粉剂灭杀是用引诱物质把白蚁诱集于引诱坑(或容器)中,再喷施慢性灭白蚁粉剂,让授粉白蚁在群体中传播,或将白蚁带回室内分离,喷施慢性灭白蚁粉剂,再释放受粉白蚁于引诱坑(或容器)中,最终导致整个群体死亡。

目前国外多采用“监测-诱杀”,或者称为 “诱集-释放-杀灭” 法开展白蚁诱杀活动。采用此方法时,先在土壤中建立若干观测站,可以在100m2的范围内设置3~10个观测站,随后定期普查,发现有观测站被白蚁袭击时,用盛有毒饵(通常是慢性毒剂)的容器替代之。为了加速药剂的传播,施药者通常将观测站中原有的白蚁收集起来,放入占据其位置的盛药装置中。如果该盛药装置在下一轮的普查中仍有白蚁,则需继续施药;如果盛药装置中已见不到白蚁,可将其取出,将观测站重新植入。观测站可长期植入土中,受到攻击后及时施药,确保特定区域内长年无白蚁危害。

浏览进度

白蚁防治监测-诱杀系统组成

  • 1、饵料
  • 投放在饵站中供白蚁取食的物质,其不含防治白蚁有效成分。饵料被装在饵站内,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其要求是白蚁喜食,不易霉变和腐烂,且较长时间放置不影响白蚁取食。饵料选用的材料以及大小、形状和松紧程度对诱集白蚁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一般监测诱杀系统中的饵料选择白蚁喜食的木块,如白松、马尾松、小叶桉等树种的木块;也有的监测诱杀系统中应用的是皱纹纸卷或纸卷包裹的木片。
  • 2、饵剂
  • 投放在饵站中的饵剂,是含防治白蚁有效成分的供白蚁取食的物质。饵剂是监测诱杀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种监测诱杀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防治白蚁的作用,饵剂是关健。将防治白蚁有效成分加入到白蚁喜食的饵料中制作而成的饵剂能引诱白蚁取食,从而达到杀灭白蚁的目的。饵剂一般由载体、杀虫有效成分和添加物组成,其剂型上可分为片剂、颗粒剂、块剂、糊剂、水剂、胶饵等。白蚁防治监测诱杀系统中的饵剂一般都定量封装,能较长时间储存,性状不发生改变。有些白蚁防治监测诱杀系统产品,饵剂被存放在专门的外壳内,饵剂在投入饵站时连同专用外壳一起放入,在白蚁被消灭之后可以及时回收剩余的饵剂。饵站中投放饵剂的数量具统一的数量标准。
  • 3、饵站
  • 饵站,聚集白蚁,盛放饵料和饵剂的装置。白蚁能进出饵站,并将其作为一个活动和采食点,在饵站内活动,采食饵料或饵剂。饵站通常采用塑料制成,并依据用途设计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根据饵站的使用部位、使用环境和作用,饵站通常被制作成地上型和地下型两种。
  • 4、地上型饵站
  • 并非所有监测诱杀系统都设计有地上型饵站。大多数地上型饵站如盒状,内部直接装有饵剂,在盒底设计有供白蚁进入饵站内的开口和固定饵站的装置,上面设计有可打开的盖,用于检查饵站内白蚁活动和取食情况。地上型饵站主要在白蚁灭治中使用。当在地面以上部位发现白蚁活动的迹象时可使用地上型饵站。将它直接安装在地上有白蚁活动新鲜痕迹的地方,如室内墙、地面出现蚁路的地方、内部仍有白蚁活动的分飞孔、白蚁的取食点等。通过白蚁进入饵站,采食饵剂,起防治效果。在白蚁灭治,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地下型饵站使用。地上型饵站一般不用于监测白蚁活动。
  • 5、地下型饵站
  • 地下型饵站通常分为主体、顶盖等部件。主体通常为管状,管的直径约为5~15cm,管壁设有白蚁进出的小孔或孔缝。地下型饵站在使用时被埋设在土壤中,通常先放入饵料,发现白蚁后再放入饵剂。它既可用于灭治白蚁,也可用于监测白蚁。灭治时,地下型饵站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地上型饵站使用。
浏览进度

监测-诱杀系统饵剂使用药剂的种类

  • 1、生物控制剂
  • 主要有真菌、细菌、线虫等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地下白蚁蚁道内的超出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对生物剂的生长是合适的。目前的研究认为,已知的致病微生物对白蚁具有驱避性,因此发现和寻找非驱避性的真菌品系是成功控制具有大量个体数量的地下白蚁种群的关键。真菌通过表皮和被白蚁取食的食物进入虫体而起作用,可在饵剂、土壤处理中得到应用。但现在还仅限于实验阶段,商业上使用还受到限制。
  • 2、 代谢抑制剂
  • 在饵剂中已被使用的代谢抑制剂包括硼砂、伏蚁腙、A-9248、氟虫胺等。目前使用的代谢抑制剂的产品在消灭种群的效果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认为,这些产品只是限制了种群的数量和活动,而没有真正消灭种群。当将含有代谢抑制剂的饵剂应用于地下白蚁种群的时候,通常只是抑制了白蚁种群或目标蚁巢白蚁群体的寻找食物的活动,但是还会有寻找食物的活动存在。代谢抑制剂无法消灭白蚁群体或它们的取食活动是由于它们依剂量确定的致死时间。尽管可以对饵剂中的浓度进行调整,以使饵剂能被白蚁取食,但是被白蚁摄取的饵剂总量不能变动。因此,在饵剂放置的数天和几周的时间里,一个巢的白蚁群体可能会包括了摄取了不同的药剂剂量(药剂有效成分重量/白蚁重量)的白蚁,不同的剂量包括致死剂量、亚致死剂量或未摄取药剂等的白蚁。由于代谢抑制剂的致死时间依剂量确定,所以摄取了较高剂量的白蚁死亡的相对较快,因此,无法实现通过缓慢作用的特点使饵剂能有效地被白蚁传递和吸收的普遍认同的要求。然而,这些代谢抑制剂在土白蚁属、大白蚁属的控制中还是具有明显的效果。
  • 3、保幼激素类似物
  • 能诱导兵蚁、前兵蚁和中间品级的产生,破坏蚁群的品级比例,工蚁数量下降导致食料匮乏、饥饿和互残,进而造成种群的衰亡。灭幼宝对散白蚁有效果,但对家白蚁效果较差。双氧威对散白蚁和家白蚁也有较强诱导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一般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人畜低毒或无毒,随着新品种的出现和试验的深入,作为毒饵药剂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
  • 4、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 作用的主要靶标是几丁质代谢,对非甲壳类生物安全,对昆虫作用较为缓慢,主要为胃毒作用,杀虫效果一般在昆虫蜕皮变态时体现。一些常见品种如卡死克、抑太保、除虫脲、灭幼脲3号、氟铃脲等对白蚁都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氟铃脲是应用较成功的品种,对大白鼠口服LD>5 000mg/kg。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毒饵是美国防治白蚁的重要药物,被认为是热带地区防治家白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除虫脲作为白蚁防治诱饵的有效成分也已注册,商标为Exterra,Ensyslex。据目前统计,使用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尤其是氟铃脲,成功控制的白蚁种类有乳白蚁属、异白蚁属、散白蚁属、象白蚁属。采用以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为有效成分的白蚁防治饵剂系统进行的大区域白蚁控制的长期案例也已在国外和国内被实施。但是,目前已成为产品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土白蚁属、大白蚁属白蚁还无明显防治效果。
  • 5、国内外白蚁监测-诱杀产品
  • 目前监测-诱杀产品主要分为3种,第1种需将监测诱集材料取出后用饵剂替换,如Sentricon系统。该系统有地上型饵站和地下型饵站2种饵站;饵剂有3种: Recruit Ⅱ、Recruit Ⅲ型、RecruitⅣ型。其饵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氟铃脲、多氟脲、氟铃脲(0.15%)。
  • 第2种为监测诱集材料不取出,直接在饵站的空余部位中添加饵剂,如Exterra系统。由地上型和地下型两种饵站,饵剂含0.25%的除虫脲。Exterra的地上型饵站可以直接应用于建筑物内白蚁危害区域。Exterra 系统地下饵站安装的最大间距为6.10cm,白蚁群体被抑制或清除后,地下型饵站和白蚁未取食完的饵剂被取走,并在紧挨该饵站的地方安装一个新的饵站,重新监测白蚁。这种处理方式与其他地下型饵站是不同的。
  • 第3种为部分监测诱集材料被取出后形成空间再添加饵剂,如Advance系统。Advance 系统使用的是一种地下监测-诱集饵站,饵剂含0.25%的除虫脲。此外还有FIRSTLINE白蚁防卫系统,SUBTERFUGE白蚁饵剂系统,SPECTRACIDE TERMINAT白蚁饵剂系统等。 在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在研制用于商品化的诱杀系统,如浙江诸暨,湖南长沙等地的白蚁防治单开发了已成熟的诱杀管等技术为主的诱杀产品,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早期的仿生箱诱杀室内散白蚁、诱集箱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晔康白蚁群体监测控制系统,饵剂含氟虫胺0.08%。监测控制乳白蚁、散白蚁效果明显。乐安居白蚁监测控制器等。
浏览进度
白蚁控制IPM策略

IPM更应是一种哲学理念、体系或基本原则,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明确的、详细具体的控制措施、标准、准则或法令。白蚁控制的IPM策略应该是:在IPM理念指导下,符合特定需要的,一种或数种在当前阶段合理的、可操作的、经济的白蚁控制程序及方法,其目标是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保护特写目标不受白蚁危害。把白蚁控制(防治)的单个行动都作为并列入长期白蚁控制管理程序的一部分,采用系统的方法实施白蚁控制活动。
     第一,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蚁防治过程中化学品(农药)的使用,尽可能采用非化学的白蚁防治方法,减少防治措施和行为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第二,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法,消灭白蚁种群(或同一巢的白蚁),或抑制白蚁种群数量,把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经济阈值的定义是:“经济阈值是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种群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成本和效益分析中,必须使D>F。在成本和效益中包括白蚁潜在的危害和防治的风险。

欢迎访问“快捕士”辛苦了、喝杯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