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白蚁-
白蚁简介
作为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白蚁常被视为破坏力最大的害虫。白蚁群体中有明确的“社会分工”:蚁后、蚁王负责繁衍后代(原始蚁后能活10-30年);工蚁负责建巢、修路、汲水、采食、搬运、喂食和清洁等工作,数量最多;兵蚁保卫蚁巢,占整个蚁群1%-2%,无取食能力,需工蚁喂食
常见种类: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


白蚁-危害
- 食物广泛、白蚁的危害十分广泛,纸张、作物、电线电缆、插座、钢筋水泥和铜铁部件等会遭到白蚁侵蚀。
- 白蚁善于穿墙打洞,怕光,筑巢地点隐蔽,往往在危害物内筑起四通八达的蚁道,造成大面积结构性危害。
- 白蚁分泌的蚁酸会腐蚀木家具,也能够腐蚀水泥,危害建筑物,极大地威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白蚁-习性
- 白蚁作为社会性昆虫,从卵孵化为幼虫后就分化为工蚁、兵蚁、若虫等不同的品级,其若虫又可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有翅成虫。
- 每年出现有翅成虫的时间大约在3~6月份,此时也是白蚁的分飞繁殖期。
- 水分对于白蚁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巢群发展过程中台湾乳白蚁需要大量水分,黄胸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等喜欢潮湿的地方。所以白蚁常常在建筑物的基部筑巢生活。
- 木制品是白蚁的主要取食对象,也吃塑料、橡胶、皮革、棉麻、毛、丝、化纤等制品,除此之外有些白蚁还能蛀食金属和电缆。

白蚁-防制
- 清除房屋周围的枯树、树桩、树枝、碎屑、纤维素物料和落叶。
- 及时维修泄漏的水龙头和管道,渗水、漏水容易为白蚁创造滋生环境。
- 木质家具和装修建材等选用经过防蚁处理的材料。
黄胸散白蚁
别名俗称 : 飞蚂蚁、白蚂蚁
科属 : 蜚蠊目(等翅目)鼻白蚁科
特征
黄胸散白蚁最典型的特征是分飞蚁的前胸背板(头部往下一小节)呈黄,头部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且两侧的边缘相互近似平行,前胸背板前缘比后缘宽,腹部毛浓密,呈淡黄色。
习性
每年2-4月份是其分飞季,如果气压骤然下降,气温达18-20℃,黄胸散白蚁分飞蚁便会大量分飞,喜欢在中午前后闷热的天气分飞1-2次,黄胸散白蚁栖居分散,不筑大巢,防治比较困难,危害部位集中在低层区域。


台湾乳白蚁
别名俗称 : 家白蚁、台湾家白蚁、飞蚂蚁、白蚂蚁
科属 : 蜚蠊目(等翅目)鼻白蚁科
特征
台湾乳白蚁有翅成虫(婚飞蚁)长约半英寸,呈黄棕色。兵蚁头成椭圆形,囟孔上窄下宽,卵圆形,大而显著。兵蚁受惊时,头部前段的囟会流出大量乳白色的酸性液体,用以抵御外敌,故有乳白蚁之称。
习性
台湾乳白蚁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白蚁,容易入侵高层建筑。家白蚁种群庞大,往往有主巢、副巢(分级巢)之分,扩散面积广。每年5-7月份是台湾乳白蚁的分飞(婚飞)季,多发生于大雨前后闷热的傍晚,容易被室内灯光吸引。
黑胸散白蚁
别名俗称 : 白蚂蚁、飞蚂蚁
科属 : 蜚蠊目(等翅目)鼻白蚁科
特征
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的头、前胸背板呈深栗褐色,因此而得名。头部正面长而扁,形状近似长方形,两侧边缘相互近似平行。
习性
黑胸散白蚁的分飞期为4-5月,中午前后分飞1-2次。其分飞孔多呈长条形,长2-5cm,宽0.2-0.3cm,建筑物内的分飞孔多在木柱、门框、窗框上。黑胸对生活环境的水湿要求较高,通常将巢筑在离水槽、厨房、卫生间、或其他水源较近的地方;黑胸破坏主要集中在低层区域(但也可危害到较高部位),其巢外的木材表面有用泥做成的蚁路,通向四周,被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